态度和蔼可亲,性格爽朗豪放,说话清脆响亮,因土生土长,言语朴实无华,通俗却常含哲理性。
而且说话时总爱微笑,那笑犹如阳光般灿烂。
张校长新来乍到,放下行李,就跑各个办公室,拉把破旧的椅子坐下,和老师们促膝交谈。
教导主任孙海波笑着说:“老张,你来了,我真想给你弄个校长室,可是学校房子太紧,又实在腾不出个地方。”
孙主任说着,面带惆怅,一筹莫展的样子。
张校长笑了:“要什么校长室,有地方办公就行了,看你老孙还真当回事似的。
校长嘛,有一群好搭档那才是最重要的,若大家都不与我协作,我这校长再有本事,不也是光杆司令一个?。”
张校长的一席话,逗得老师们笑起来。
中午,张校长到各个教室、师生宿舍观察了一圈,然后就去了学校后面的伙房。
这伙房是三间狭小低矮的青砖瓦屋,西面两间是教师伙房,东面一间隔着屋山是几位住校老师用餐的地方,里面摆放着一方小饭桌和8个小板凳。
四面白灰墙皮被烟熏过变成了灰色,屋顶木板被烟熏得乌黑发亮,看样子学校搬来之前就是厨房了。
看罢,他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,立即喊来了孙主任,说:“老孙,下午喊几个没课的老师帮忙拾掇一下这间伙房,我就在这间屋子里办公、住宿,你看咋样?”
“你是说要在这锅屋里办公?”
孙主任惊诧道,“哎呀,不行,不行!
狭小不说,还黑糊燎疤……”张校长立刻打断孙主任的话,“怎么不行?
墙壁是黑的,用报纸一糊,不就美观了?
我看过了,学校后面的砖窑周围的土里埋得到处都是砖头,把它挖出来,铺屋地,不是很好的地板砖么?
就这么干!”
说着,二人都笑了,他们边走边聊,张校长说:“我们学校条件差,这是事实,环境改造人,人可以改造环境!
我们现在的条件再差,也总比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抗日小学强几倍吧!
我上师范时的班主任老师,经常给同学们讲起,他在邹东抗日根据地创办抗日子弟小学的亲身经历。”
说到这里,张校长向孙主任娓娓讲述了邹东抗日子弟小学的真实故事:那时哪有什么专门的学校?
都是借用民房做教室,也